1935年9月,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之时,毛主席感慨万千,写了一首《七律·长征》,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……”,道出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艰辛和困难,以及胜利在望,曙光在前的彭湃之情。
长征的路上究竟有多苦,我们是无法想象的,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到达陕北,与陕北红军会师。同一时期,毛主席在陕北保安县拍了一张照片,就能体会到长征途中的艰苦程度。
图片
和我们往日看到神采奕奕,胸有成竹的毛主席不同,照片中,毛主席满脸憔悴,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,瘦得脱相了,看着让人心疼不已,真是太不容易了。
由于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在博古、李德的指挥下失利,红军被迫进行长征,出发时,包括五个军团 、两个纵队以及后勤机关人员,人数大约8.6万人。
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,在红军长征的必经之路,设下多道封锁线,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,行军十分困难,尤其是湘江一战,损失极大,许多优秀的红军指战员牺牲了。
红军在面临巨大的困难下,于1935年1月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,在王稼祥等人的支持下,原先被排挤的毛主席,重新进入党的核心决策层,此举挽救了党和红军。
图片
红军战士在毛主席的指挥下,力挽狂澜,指挥主力避实击虚,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开进,摆脱敌人的“围剿”。
毛主席意志如钢,平日不轻易流泪,就连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,也强忍悲痛,没有在公开场合下落泪。然而,长征路上,毛主席四次流泪,坚强的伟人,也痛哭了起来。
1934年底红军血战湘江后,在毛主席的指挥下,红军主力巧妙避开敌之锋芒,进入贵州一带。当时,贵州特别贫困,穷苦人特别多,红军到达后,到处都是向他们乞讨的穷苦百姓,他们饿得骨瘦如柴,衣不遮体。
毛主席等人到达剑河县时,看见一位老婆婆带着孙女,在严寒的冬季,穿着单衣,奄奄一息的倒在路旁。看到此景,毛主席热泪盈眶,赶紧脱下身上的毛线衣,拿出干粮,一同送给了老婆婆。
图片
1935年4月,在云贵交界,敌机空袭红军,贺子珍不顾危险,冒着炮火全力抢救伤员,炸弹落在身旁,她倒在血泊之中。看着重伤在身,不省人事的妻子,毛主席拉着她的手大呼:“子珍!子珍!”那一次,毛主席差点失去了贺子珍,不由抽泣起来。
同年6月,警卫班长胡昌保为保护毛主席被敌人飞机炸成重伤,浑身是血,在毛主席怀里牺牲了。看着因保护自己牺牲的战士,毛主席的悲痛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,泪水不自觉的流了出来。
1935年10月,红军到达吴起镇,在一次团级以上会议中,毛主席看着众人向自己一样衣衫褴褛、憔悴疲惫、面黄肌瘦,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。
图片
两万五千里长征,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毛主席和红军战士经历的艰辛,那是无法想象的。试想一下,在长征途中,就连红军干部个个都是面黄肌瘦,营养不良,何况下面的普通战士。
正如毛主席在陕北吴起镇干部会议上所说: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,但得到了陕北根据地,队伍少了很多人,走过来的同志经历了千锤百炼,都是革命的种子,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,光明的!
在当时红军遭受重大损失,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,蒋介石断然不会想到,在毛主席的领导下,红军战士犹如星星之火,快速发展起来,解放了全中国,带领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,带领新中国走向崛起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